高污染和高消耗是我们的代名词吗?化工发展只能是“先污染,再治理”?希望这个关于油的故事对你有一些帮助:
在19世纪中叶,海洋上曾经存在着数量庞大的捕鲸船,不过当时人类捕鲸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吃鲸鱼肉,而是为了获取鲸鱼油用作照明。在当时的人看来,这些统治海洋的巨无霸更像是一座座移动的油田。可以想象,有多少鲸鱼成为了刀下鬼,化作了人类读书看报的灯火。直到19世纪60年代,化学工程师们发现从原油中提取的煤油燃烧起来比鲸鱼油效果更好而且更便宜,这才从根本上改写了鲸鱼们的命运,捕鲸船的数量大幅度减少。
别急,这个关于油的故事还没结束。当煤油成为大众照明的首选时,商家开始大规模从原油中提炼煤油,而原油中的其他成分则只能当作燃料烧掉,这意味着巨量的原油浪费。而改变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汽油内燃机的出现,化学工程师们发现了汽油对于小型内燃机独特的优势,于是汽油开始驱动人类进入“摩登时代”。
别急,这个关于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最初的汽油由于辛烷值较低,经常导致发动机内出现“爆震”的现象,这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伤,即使在今天也会让爱车之人心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化学工程师推出了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提高汽油辛烷值。这种汽油添加剂风靡一时,确实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动机爆震的问题。但科学家克莱尔·帕特森发现汽油中添加铅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于是决定与石油工业巨头抗争,终于在20世纪末全面禁用了添加四乙基铅的汽油。据调查,二十世纪末期美国儿童血铅含量降低了75%以上。
别急,这个关于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广义上来讲,汽油无铅化并不只是帕特森一个人的贡献,在铅问题受到关注后化学工程师们陆续开发出来的无铅汽油添加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汽油无铅化的实现。目前,人类与油的故事仍在继续,比如降低尾气的氮氧化物排放,比如由石油而来造福了人类,也困扰了人类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
人类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地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捕杀大量无辜的鲸鱼,浪费巨量的石油,向大气排放对人体有确定危害的铅乃至今天人们所关心的雾霾问题(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是主要原因之一)。不可否认,化学工程与这些影响有直接联系。但也许各位没注意到的是,在这则故事中,真正意义上拯救了大量鲸鱼,利用了石油中的“下脚料”,保护发动机同时减少向大气排放铅等污染物以及正在解决雾霾问题的群体实际上还是化学工程师。
有时,化学工程师更是在人类感受到痛苦之前将问题解决,在城里住久了的年轻人会怀念乡村袅袅的炊烟,是因为用来生火做饭,烧煤取暖的炉灶再也不需要搬进高楼大厦了;爱惜身材的年轻人会追求素食,是因为之前大家有了选择肉食的权利。人们渐渐意识到飞机的碳排放惊人,也是因为铝的量产让飞行器更轻更稳固,为载人载物的商务飞行提供了可能。
化学工程师是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同时又知道这个世界可以被改变;
他们始终保持谦逊,竭尽全力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他们不敢停留,因为他们知道,下一个更困难的问题随时会出现;
他们需要心怀敬畏,因为创造了福祉,也许意味着要消除自然带来的苦难;
峭壁上的普罗米修斯,日复一日经历着毁灭与重生;但脚下的人类,不再忍饥挨饿,一天天走向繁荣。
化学工程师们比普罗米修斯幸运得多,因为他们就在人群中。和大家一起分享着技术进步的苦涩与甘甜。
(编辑 魏娟)